每年的春节都有许多的活动,从除夕夜开始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,那么在除夕夜这一天,人们是先守岁还是先拜年呢?
除夕夜守岁正当时
守岁,又称守岁火、照岁等,其由来已久,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。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,吃罢团圆饭,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,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。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,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,合家欢聚,并守着"岁火"不让熄灭,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,迎接新年到来。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,谓之"照虚耗",据说如此照岁之后,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。
正月初一拜新年
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,是人们辞旧迎新、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。初一早晨,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,祝福长辈健康长寿、万事如意;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,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。
守岁的传统风俗
【熬年夜】在我国北方,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,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,从掌灯时分入席,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。在这"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"的晚上,家人团圆,欢聚一堂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茶点瓜果放满一桌。大年摆供,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,这叫作"平平安安"。
【踩岁】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,攒成一捆,谓之"聚宝盆"。然后,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,以"碎"谐"岁",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,祝愿家道兴旺,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。
民俗文化,又称为传统文化,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。也泛指一个民族、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、共享、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。是在普通人民群众(相对于官方)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,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。分享节日知识,24节气都有哪些风俗习惯,今年的黄道吉日有哪些?适合搬家,开业,结婚,出嫁的黄道吉日有哪些?了解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禁忌。